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
3月5日,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。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,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(以下簡稱《政府工作報告》)。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回顧過去一年稱,因時因勢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,推動經濟回升向好。具體表現在:有力實施財政貨幣政策,擴大支出規模,加強重點領域財力保障,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,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。圍繞擴大有效需求,紮實推進 “兩重” 建設,加力支持 “兩新” 工作,設備購置投資增長 15.7%,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增長 12.3%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,下調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,居民存量房貸利息年支出減少約 1500 億元,降低交易環節稅費水平,紮實推進保交房工作。積極穩定資本市場,加快完善基礎性製度,創設互換便利、回購增持再貸款等工具,市場活躍度上升。一次性增加 6 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。穩妥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。
本報記者查詢報告全文發現,關於金融的提法共有20餘處,涉及貨幣政策、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、完善“五篇大文章”標準體係、防範金融領域風險等領域,共有七大看點。
一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指出,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,適時降準降息,保持流動性充裕,使社會融資規模、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、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。
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,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,加大對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、提振消費以及民營、小微企業等的支持。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,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製,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,強化融資增信和風險分擔等支持措施。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,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。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,創新金融工具,維護金融市場穩定。
二、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合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明確提出,積極擴大有效投資。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民生需求,發揮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作用,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合,強化項目儲備和要素保障,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,推動 “十四五” 規劃重大工 程順利收官。切實選準選好項目,管好用好資金,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,堅決防止低效無效投資。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350億元。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,強化超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,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,更大力度支持“兩重” 建設。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製,實施好投向領域負麵清單管理、下放項目審核權限等措施。簡化投資審批流程,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製。加大服務業投資力度。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發展,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製,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、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,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發展空間。
三、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,加快發展創業投資、壯大耐心資本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到,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製度,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,加快發展創業投資、壯大耐心資本。
四、深化財稅金融體製改革,完善“五篇大文章”標準體係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開展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試點,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預算改革,在支出標準、績效評價等關鍵製度上積極創新。加快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後移並下劃地方,增加地方自主財力。規範稅收優惠政策。積極探索建立激勵機製,促進地方在高質量發展中培育財源。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。完善科技金融、綠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養老金融、數字金融標準體係和基礎製度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,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,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製建設。改革優化股票發行上市和並購重組製度。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。
五、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行注資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還提到,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,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。
六、優化對外貿易相關金融服務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強調,要穩定對外貿易發展。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,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。優化融資、結算、外匯等金融服務,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麵,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。
推動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 走深走實。統籌推進重大標誌 性工程和 “小而美” 民生項目建設,形成一批示範性合作成果。 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,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。引導對外投資健康安全有序發展,強化法律、金融、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,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布局。
七、防範金融領域風險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指出,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,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,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,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。
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。因城施策調減限製性措施,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,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,合理控製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。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,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,在收購主體、價格和用途方麵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。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。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製作用,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,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。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製度,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。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,完善標準規範,推動建設安全、舒適、綠色、智慧的 “好房子”。
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。堅持在發展中化債、在化債中發展,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,優化考核和管控措施,動態調整債務高風險地區名單,支持打開新的投資空間。按照科學分類、精準置換的原則,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。完善政府債務管理製度,堅決遏製違規舉債衝動。加快剝離地方融資平台政府融資功能,推動市場化轉型和債務風險化解。
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。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,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,綜合采取補充資本金、兼並重組、市場退出等方式分類化解風險。完善中小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和治理機製,推動實現差異化、內涵式發展。健全金融監管體係,強化央地監管協同,保持對非法金融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。充實存款保險基金、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。完善應對外部風險衝擊預案,有效維護金融安全穩定。